首页  /   最新动态  /   行业资讯  /  

发展定制客运,你跳了"要用7座车”的大坑吗

2021-05-18 09:53:54     行业资讯
城际车系统开发公司了解到2020年新公布《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》第四章规定,第六十条 开展定制客运的营运客车核定载客人数应当在7人及以上。
 
行业通常在发展定制客运中逐步形成了以7座和9座车辆为主的格局。一开始所谓7座,后来因为新《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》将1、2类客车分类界限值由核定载人数7人修订为9人,对应收费标准下。这样9座车辆单位座位分担的通行费成本更低。
 
这里城际车系统开发公司再看道路客运的单座位成本构成。以170公里左右一条线路,以53座的大巴车为案例看成本构成。
 
城际车系统_城际车系统开发_城际车app开发_城际车软件开发_城际车小程序开发

突然,城际车系统开发公司在想,定制客运为什么一定是7座或9座的?
 
其一,由于运量减少,实施“大改小”,以实现不同线路的财务平衡。

“大改小”,其核心目的是实现财务平衡和盈利,是根据运量变化走向而进行动态调整车辆大小的。
 
“大改小”的话,折旧费、过路费、燃料费、保险等成本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,在大车的实载率不断下降,且出现线路亏损的情况下,同等运量的情况下,小车的单座位总成本低很多,就会拉平收入和成本,实现收入和成本线的交叉。
 
不过,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,7座和9座不是必然,19座等轻型的客车均可是选择,取决于不同线路的盈亏平衡点的分析。
 
这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小型化的趋势。但我们不是太赞同,发展定制客运全部采用7座和9座的车型。
 
其二,发挥灵活、机动、高效的优势。

定制客运的一些驾驶员也在思考,7座车或9座车的优势是什么?相对大车,便捷、灵活、高效等,与无论一端到门还是两端到门的市场需求还是高度匹配的,但往往是定制客运的发展模式有没有体现这种绝对优势。
 
我们发现,目前很大部分企业的定制客运模式基本上都是点到点,甚至是站到站,涉及到门的比重很小。
 
如果是站到站,纯粹是“大改小”的定制客运,小车的灵活、机动和高效的优势如何体现。
 
比如,一个小车跑,如果从出发站开始,再途经一、两个站,再到终点站,改成点也一样,除了小车可以跑的更快点(很有限),还有什么新增价值(至于高端体验,我们放第三点讲)?
 
如果线路的财务测算下来,更大的轻型客车可以平衡和盈利,用小车来跑这种所谓的定制,纯经济成本角度看,意义何在呢?
 
一个新的概念,把一些大客车闲置,新增全新的成本来发展所谓的这种模式的定制客运,是不是多此一举呢?
 
所以,对于大城市和大城市之间,我们还是建议提供点到点的服务,如果是点到点的服务,不考虑所谓高端化的问题,7座和9座不是必须的选择,甚至是多此一举。
 
而对于大城市和县市、城镇等之间,县市与城镇之间等,我们建议提供点到门、或者门到门的服务,这种情况下,7座和9座或是适合的,

但是到门的服务,在体验上,一定是服务体验与到单次到门接送人数呈反比,接送的人越多,体验越差。所以,这就存在效率和体验之间的平衡的问题。

如此,7座和9座的车也并不是太合适。如果能用5座的车来做,效率就会越高,体验也会更好。

东部某城市在单程50公里左右两地之间,用7座的车主推2人拼和3人拼的服务,当然前提是服务价格是更高,以实现效率和体验平衡。
其三,提供高端的服务。

车辆豪华高端是高端化最重要的组成。现有市面上的一些的所谓的主流车型很难说是豪华高端。所谓7座和9座的算高端差异化吗?

如果不算,我们姑且认为门到门的服务或者门到点的服务是高端化服务的表现。如果只是站到站,没有做到所谓的“服务高端化”,那么,所谓7座和9座的意义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意义了?(求解)
 
通过7座和9座的车辆提供所谓的定制客运出行服务是否将具有个性化、高端化需求的客群筛选出来?是否满足了消费升级的客群的需求?现在看来,至少行业整体效果很不明显。
 
城际车系统开发公司判断大部分客群还是班线客群那个池子里,用班线客运的价格来提供的是所谓的定制客运服务,成本是高的,收入是不匹配的,这是一种恶性循环,如此定制客运不是班线客运的出路,而是成了转型升级的负担。

但定制客运言必称华山一条道,不得不做,似乎跳入的是一个“大坑”。

城际车系统开发公司最后还是想说,用多少座位的车好像并不是那么核心,关键是你要提供什么样的出行服务产品!这个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。

别提供了一个所谓定制客运的新产品,确是定位模糊且产品界限不清,培养的只是旅客的消费坏习惯,再要调整成为高端差异化产品的定位,那就难了。

另外,还要再说一句话都知道话,如果只是做一个“大改小”,那就只是大改小,可不是什么定制客运,千万不能“指鹿为马”。来源公路客运企业家沙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