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  /   最新动态  /   行业资讯  /  

搭“共享”便车 出行去向何方?

2018-04-28 13:52:44     行业资讯

“共享经济”以成为社会热门词,以打车软件、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享出行的创业项目应运而生,切实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实际上,“共享”产品层出不穷,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行业领域都尝到了一点行走在浪潮之巅的甜头。然而, 共享汽车的发展在国内尚处萌芽和起步阶段,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,给公共资源管理带来了考验。那么,共享出行最终将成为资本运作的产物,还是能真正解决百姓出行难题?当下,共享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,但如何才能让共享出行走得长久?

/ 顺风车/  生于补贴  死于新政?

在限行限购的大环境下,涌现出新的交通工具和多元化的出行模式。除去公交、地铁、出租车,公众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。由于各种原因,许多人的住所距离公司比较远,无论是乘公交还是坐地铁都不是很方便,而顺风车的上线,让同路的人一起分担油费,使得上下班路途舒适快捷、经济实惠。

起初,为了培养用户的出行习惯吸引客户,加入了巨大的投资成本,无论对待用户还是驾驶者都有大量的补贴,使得顺风车的价格普遍低于出租车,从而争抢到了不少用户资源。但好景不长,在“跑马圈地”之后,为了盈利,网约车平台开始上调价格并逐渐减少补贴。

由于网约车的乱象丛生,2016年12月21日,北京市《网约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》正式对外发布。尽管政策出台后,网约车市场有所收敛,但随之而来的打车贵、打车难等问题,让网约车不再火爆依旧。新政对于顺风车这一块也缺少更明确的规定。不仅如此,记者在体验中发现,其实很多APP平台依旧没有完全实行国家规定。顺风车是建立在节约方便的基础之上,是人们上下班或者外出出行顺路而产生的,而不应成为“黑车”的寄生地,否则就有可能对乘车者的安全构成威胁,同时服务和管理也会相对混乱,这也违背了顺风车最早的初衷。

/单车/   表面繁荣的背后

一个城市的地铁与公交车系统再完善,也没法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完美解决。在短距离出行方面极具优势的自行车,正好弥补交通末端的缺陷,共享单车横空出世。用户只需下载一个APP,就可以发现身边的单车,扫码开锁,骑上就走,用完随时随地就可还。同时,共享的计费价格也普遍受到公众的喜爱,通常一小时仅需1元的花费,价格实惠。

相较于网约车,共享单车没有加剧环境污染、道路拥堵等问题。共享单车不失为公共交通的良好补充,能解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。但支付安全、违规停放、过度占用公共空间、信用体系欠缺等等,都是摆在共享单车企业面前的现实考验。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决,仅仅靠市场扩张,“共享单车”未必能如人们所愿骑得长远顺畅。

/ 分时租赁/   便民初衷可否实现?

由于城市的限行政策,以及买车、养车成本越来越高,城市停车位饱和等问题,激发了公众对共享汽车的需求,而共享单车模式的发起,也激发了投资者们对共享汽车的关注:“共享汽车”更准确的说法,叫“分时租车”,用户下载APP,之后上传驾照和身份证信息,审核通过后,再交一定数量的押金,消费者可以通过APP查找附近的车辆,随后自助租车使用。

尽管听上去步骤简单便于操作,但因为普及性还不算太大,目前仍有很多弊病存在。记者在体验时发现,由于共享汽车因为不是自己的车,在驾驶的过程中,驾驶者不会很爱惜。同时很多车是有损耗的,比自行车的损耗大,还会有些剐蹭留在车上,导致车况并不是很好。

实际上,不光是在取车时会遇到诸多麻烦。因为其规定是必须到指定的停车场取车,还车也是到指定的停车场,如果不去指定的停车场,就会产生一些费用。但实际的操作过程中,记者发现,由于停车点分布不均匀,导致很多时候很难找到停车位,或是停车点上停放了其他机动车或非机动车,导致共享汽车无地方可停。

目前“共享汽车”的投放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车和网点还不够多,去的地方不固定也很难找到停车点。此外,如保险、交通事故、车辆保养维修等共享汽车涉及到诸多问题,也成为了共享汽车发展的瓶颈。

/ 记者手记/

“共享出行”的崛起,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:上下班路上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打通,城市交通拥堵、环境污染的缓解,“面子思想”的减退、“共享理念”的根植。数据显示,2015年,中国共享出行需求达到816万次/天,2018年有望达到3700万次/天,专家预测,2017年将可能成为“共享出行”爆发的元年。

共享出行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“求而不得”的自驾需求;另一方面,避免了车辆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,可见共享出行逐渐成为公众的出行选择。然而任何新鲜事物的成长,总会伴随着诸多问题的诞生,如何处理和对待这些问题,将影响共享出行的发展。实际上,想要共享出行真正实现便民的理念,社会共享秩序的构建须尽快跟上,尤其是要通过相应的法规与制度,树立公众的共享文明意识。作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来说,如何真正确立共享理念,借助共享智慧拓展出更为广阔并合理有序的“共享空间”,同样是前所未有的考验。

因此,除了相应政策扶持外,共享出行领域如何更好地发展,也需要对平台企业进行引导规范。目前,大多数跟风而来的平台企业急于跑马圈地、抢占市场,并热衷于简单效仿,忽视了管理方式和盈利方式的优化、创新,紧盯投资而忽略了服务上的漏洞,从而在共享出行的后续发展上出现了诸多问题。今天的共享出行的提供者,想要真正地服务于公众,就应该将目光锁定在服务、管理、保障意识上,加强服务前的认证、筛选和培训,完善服务后的评价、投诉、补救方式,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和资本的投入。当下,共享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,但如何才能让共享出行走得长久,才应该是企业们所追逐的,而不应把它当做一时谋财的工具。

标签: